
|
陳 超
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合成化學及元素有機化學,主要開展了親電性元素有機試劑的發(fā)展及合成反應研究,利用高價碘試劑為突破口,發(fā)展了高價碘試劑作為兩碳合成子(C2合成子)的全新反應模式,報道了高效、高選擇性地合成多取代苯環(huán)和多取代雜環(huán)的新型方法。已發(fā)表SCI論文40余篇,申請和授權中國專利多項。曾榮獲獲清華大學優(yōu)秀博士論文一等獎,2012年清華大學學術新秀獎,2013年亞洲前沿有機化學報告獎(ACP lectureship),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等。 |

|
董煥麗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要從事有機高分子功能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包括有機高分子光電材料的設計合成、物理化學性能研究和器件應用等方面。目前已在Chem. Rev., Chem. Soc. Rev., Adv. Mater., J. Am. Chem. Soc.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80余篇,引用1800余次。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相繼被Materials Views,NPG Asia Materials和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等以研究亮點的形式進行了報道。撰寫英文專著兩章,中文專著1章,翻譯譯著兩章。曾獲“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獎”、“ 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等。 |

|
高錦豪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主要從事多功能無機納米材料的組裝設計合成及生物醫(yī)學應用研究工作,包括無機納米材料在分子影像診斷中的應用和新型納米藥物設計及癌癥治療研究。在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cc. Chem. Re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no Lett.,ACS Nano等刊物上發(fā)表了40多篇論文,他引2700多次。2007年獲得香港科學會頒發(fā)的香港青年科學家獎。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011年被聘為福建省“閩江學者”特聘教授。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優(yōu)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

|
高栓虎
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研究員
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1)活性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2)導向天然產物的合成方法學研究;3)天然產物的化學生物學及藥物化學研究。已發(fā)表高質量學術論文數十篇,其中部分成果被包括“C. & E. News”及“Chemistry view”等重點評述報道。曾獲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國家自然基金優(yōu)秀青年基金,華東師范大學科研新星,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啟明星,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上海市東方學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
劉 崗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從事面向太陽能燃料光催化材料研究,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dv Energy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發(fā)表SCI論文70余篇,受邀為Chem Rev、Chem Commn、J Mater Chem等期刊撰寫綜述論文4篇,所發(fā)表論文被SCI引用6000余次,H因子36,受邀在國內、國際學術會議作邀請報告20余次。曾獲得中科院院長優(yōu)秀獎、中科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研究領域優(yōu)秀青年獎、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學術獎項與榮譽。 |

|
王亞培
中國人民大學化學系特聘研究員
200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1年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化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期間主要研究含氟高分子防污涂層及聚合物粒子的制備。2012年2月加入中國人民大學化學系,任特聘研究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聚合物熱材料與界面微納結構的制備,并開發(fā)它們在傳感與生物醫(yī)藥領域的應用。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014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優(yōu)秀青年基金”資助。 |

|
吳長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從事納米固體化學領域。發(fā)表論文80余篇,其中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Chem. Soc. Rev.》(3篇)、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4篇)、Phys. Rev. Lett.、Angew. Chem. Int. Ed.(2篇)、Adv. Mater.(3篇)、Nano. Lett.等國際重要期刊上發(fā)表論文50多篇。研究論文已被引用2500余次(H-index 為28),其中最高單篇引用300余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yōu)秀青年基金、中國科學院卓越青年科學家入選者。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完成人)、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等多項科技獎勵。 |

|
翟天佑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主要從事低維無機光電功能材料和微納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Adv. Mater. (12), ACS Nano (2), Adv. Funct. Mater. (7), NPG Asia Mater. (1)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80余篇,應邀在Chem. Soc. Rev.,Prog. Mater. Sci.,Adv. Mater.等知名期刊上撰寫研究進展和綜述文章10余篇;封面(Cover)文章12篇和卷首插畫(Frontispiece)文章3篇;發(fā)表的論文共被SCI期刊引用3900余次,15篇論文被選為“ESI高被引論文”,H因子為36;主持編纂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專著1本,受邀撰寫兩本專著中的5章;申請中國和日本專利5項,授權3項。 |

|
鄭成斌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
近年在環(huán)境分析新方法、新技術及原子光譜儀器部件和小型化等方向開展研究工作,已在Anal. Chem.等學術期刊上發(fā)表SCI 論文60 篇;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6 項,美國發(fā)明專利1項;入選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第十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四川大學優(yōu)秀青年學者等人才培養(yǎng)計劃; 入選RSC學術期刊J. Anal. At. Spectrom. 2014年Young Analytical Scientists;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四川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中國分析測試協(xié)會科學技術獎(CAIA)一等獎(排名第4)、二等獎(排名第1)等獎勵。 |

|
鄭耿鋒
復旦大學教授
研究領域包括合成與組裝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制備高性能電子、光子器件;制備與研究基于新型有機-無機復合納米材料的光電轉化器件、鋰離子電池;研究納米材料與生物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開發(fā)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新方法。已發(fā)表論文70多篇,邀請專著章節(jié)3部,論文的總他引次數6000多次,其中單篇引用在200次以上的有10多篇。國家基金委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復旦大學港愛贊助優(yōu)異獎教金、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等。 |